张爱玲的《小团圆》讲的是什么?
女主人公小艾从小就被卖给上海一个大户人家做婢女,那时候还很小,她不知道自己姓什么,家在哪里,也没有名字,因为被卖到席家时,正是快要过端午节了,端午节以艾草避邪,所以席五太太便给她取了个名字叫“小艾”。 小艾就成为侍候席五太太的丫环。 自从跌进席家这个火坑,她就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。席五老爷景藩是一个冷酷、自私、专横而又挥霍无度的人,除了五太太这个续弦外,还有姨太太,因为有了姨太太,五太太失了宠。所以五太太身份虽然是太太,但在席家她却是一味做小伏低惯了,见了席老爷自然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声,对宠擅专房的三姨太太也不敢得罪,就连对自己房里做饭的陶妈她也得赔着笑脸,五太太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最无足轻重的牺牲品,她有气无处出,于是小艾就成了她的出气筒。 小艾也是席家一家人的出气筒,不管谁,高兴起来都可以打骂教训她。 她除了服侍五太太外,还要服侍陶妈刘妈,烧洗脸水一时未好,便被陶妈劈脸打个耳刮子。五太太只要连叫她一两声没有立刻来到,就要动手打她了,用鸡毛帚掸抽她,或罚她跪在地下,无论家里什么东西打碎了,反正总是她的错。小艾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沉默,呆滞,面无表情。 后来小艾随五太太到南京,除了受五太太、三姨太的欺负外,还要受到席景藩的暴虐毒打。席景藩在一天晚上奸污了她,小艾怀了身孕。五太太听了气得活都说不出来,不由小艾分辩便迎面没头没脑地打过来,她只恨两个胳膊气得酸软,打的不够重,拿起红皮底的鞋子往小艾脸上抽。三姨太担心小艾如果生了儿子危及自己的地位,也找到五太太这里,照着小艾肚子上猛踢。席景藩本来是存心玩弄小艾,由众人打去,他也不理。 终于小艾被打得小产了,她病倒了,谁也不理她,也不给她看病。她恨透了这个家,恨透了席景藩五太太三姨太以及这家所有的人:“根本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拿她当个人看待。她的冤仇有海样深,简直不知道要怎样才算报了仇!”她又随这一家回到上海后,常常想着:“总有一天我要给他们看看,我不见得在他们家待一辈子,我不见得穷一辈子。”后来,她认识了邻家阳台上每天坐着看书的男子。他叫冯金槐,是一个排字工人,也是个“苦出身”,现在工厂做工。他给她讲自己家乡种田人怎样被地主剥削,年成好的时候都吃不饱,遇到年成不好,交不出租,就要受高利贷盘剥,卖儿卖女。两个苦出身的人在一起很能谈得来,渐渐产生了感情。陶妈家的儿子有根,来上海后追求小艾,小艾也看不起这个势利人家的人,心里只有冯金槐,陶妈也怕自己儿子娶小艾,便撺掇说要小艾出嫁。 小艾自从嫁出以后,另是一番天地,她仿佛新发现了这个世界似的,一切事物都觉得非常有兴味,虽然生活还是很苦没钱看病,她被医生判定不能生孩子,还要切除子宫,她领养一个女儿度日,“那是蒋匪帮在上海的最后一个春天”。 解放了,医院治好了她患的不治之症,小艾又生一个儿子,她与金槐在一起很幸福,也感觉到现在“物价平稳,生活安定”,“医院真的是为人民服务了”。冯金槐也非常热心地学习,常常把政治书上的新民主主义、社会发展史讲给她听。小艾想着自己的孩子“将来长大以后,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世界,要是听见他母亲从前悲惨的遭遇,简直不大能想象了吧?”小艾在现实中实有其人,现在已经做了祖母。 有时间去看看这个中篇小说。本人强里推荐
一年之中小团圆是指什么日子?
两种说法:
1. 元宵节是小团圆节,中秋是大团圆节
2. 中秋节是小团圆节,春节是大团圆节
第一种说法:
因为中秋节8月15月亮最大,而月圆是团圆的象征,所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;元宵节(上元节)在正月15,刚好半年后,上元,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,这个时候吃的是团子和汤圆,用来象征团圆。
所以有了第一种说法。
但是在跟春节相比的情况下,春节是大团圆,中秋是小团圆。
这才有了第二种说法。
《小团圆》内容(详细)
《小团圆》内容:
内容梗概:
小团圆主要写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,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女孩最后硬是被她婆婆活活用热水烫死,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残害,也揭示了女性的悲惨命运
《小团圆》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,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,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,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。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,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,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,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。
这是读《小团圆》的一个误区。九莉是《小团圆》的女主人公,但是邵之雍不算是男主人公。邵之雍第四章才出场,第三章就占了全书的将近四分之一,所以邵之雍出场的时候小说已经到了一半了。后面还有好多篇幅没提他。不是说九莉和邵之雍这部分不重要,但是《小团圆》绝不是只写他们俩的事。书中还有多重关系:九莉和她母亲的关系,和姑姑的关系,和弟弟的关系,和比比的关系,和燕山的关系,早期和那个安竹斯老师的关系,还有和她整个家族的关系。《小团圆》并不是一部传统的写故事的小说。
《小团圆》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,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,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,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。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,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,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,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
点评鉴赏
《小团圆》由张爱玲所著,《小团圆》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,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,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,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。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,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,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,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。
创作历程
张爱玲自己对这部小说反复修改,一直不满意。1976年林以亮在《私语张爱玲》中提到:张那时写了一个新的中篇《小团圆》,“《小团圆》正在润饰中。” 《小团圆》初稿写成之后,张爱玲曾幸福地告诉挚友:“这是一个热情故事,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,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。”1993年7月30日,张爱玲致信平鑫涛,“《对照记》加《小团圆》书太厚,书价太高,《小团圆》恐怕年内也还没写完。还是先出《对照记》吧。”张爱玲本人一度同意将《小团圆》在1994年2月的“皇冠四十周年庆”时刊出,与《对照记》合集出单行本。
随着张爱玲本人身体不佳,其写作进度非常缓慢。1993年10月8日,张爱玲在给平鑫涛的信里说:“欣闻《对照记》将在11月后发表,《小团圆》一定要尽早写完,不再会对读者食言。”12月10日,张爱玲在给平鑫涛的信里说,“《小团圆》明年初绝对没有,等写得有点眉目了会提早来信告知。不过您不能拿它当回事,内容同《金锁记》与《私语》而较深入,有些读者会视为炒冷饭……”《对照记》单行本于1994年6月出版,成为张爱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